1、整个曲谱的难点集中在前奏和间奏上,但是弹起来没有看上去那么难,我只是希望朋友们别被这些不常使用的和弦指法唬到,需要强调的是注意弹奏时左手指法的安排,具体要留意三点:a、换和弦时有些手指是不需要移动的;b、某些和弦中有些手指是不需要按的;c、要学会利用空弦音的时间和分解和弦前后音顺序上的时间差来换和弦或是把和弦按完整。嗯……高手随意!2、歌曲演唱“呜……”的部分原唱中的伴奏——和间奏基本一致,为了降低弹唱难度同时避免单调,我自己做主改编成了低把位和弦Melody Chord的形式,写了一个复调的东西进去,如果不喜欢可以按照同样和弦进行弹一个简单的分解和弦伴奏。当然,用间奏伴奏也可以,我自己试过,如果间奏弹得够熟练,唱的部分没有难度;3、歌曲分三段,每段伴奏的编配都不相同,主要是考虑到一个情绪递进的问题,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伴奏是可以互相替换或是略去其中一段的,视弹奏者个人喜好而定。
基础信息 | |
---|---|
演唱者 | 毛不易 |
曲作者 | 杜那耶夫斯基 |
词作者 | 伊萨科夫斯基 |
歌曲原调 | F |
编配选调 | F |
指法调式 | C |
调弦法 |
标准调弦 |
拍号 | 2/4 |
曲谱包含 | 和弦指法图;六线谱;简谱;歌词 |
编曲信息 | |
和弦低音走向 | 基本一致,和弦未做删减,但个别和弦的低音有改编 |
和弦之间连接的低音旋律线 | 原曲中没有设计低音连接 |
和弦属性 | 按原曲和弦进行编配,但有部分和弦作了不影响和弦基本属性或性质的改编 |
顶部旋律线(Top Note) | 对和弦声部中的顶部旋律线中的重点、突出部分做了记录,排列大体一致 |
整体律动风格 | 对原曲的部分律动,进行了简单的记录 |
段落情绪 | 对原曲中所设计的各段落之间的情绪递进,做了简化编配 |
乐队同步 | 只编配记录了重点部分的乐队同步节奏 |
前奏 | 遵照原曲进行编配,但略有删减,仅大体一致 |
间奏 | 遵照原曲进行编配,但略有删减,仅大体一致 |
尾奏 | 原曲没有尾奏 |
段落结构有无删减 | 无删减 |
旋律记录 | 大体一致,不记录细节部分 |
难度信息 | |
横按和弦 | 有3种及以上 |
大跨度指法 | 有2种 |
有无Chord Melody(同时弹伴奏和旋律)部分 | 有2小节及以上 : 滑弦 |
扫弦演奏部分 | 无 |
分解演奏部分 | 有2小节及以上 |
整份曲谱最快处和弦转换频率 | 1拍换一次 |
本谱中使用到的最小时值为 | 十六分音符 |
本谱中使用到的最小休止符时值为 | 无 |
特殊划分节奏(如连音) | 无 |
切分节奏 | 无 |
试听音频 | |
是否加入其他乐器 | 无 |
试听音频与曲谱是否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