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曲根据原版编配。曲子来自于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民谣《五百里》。中国电影《乘风破浪》里的主题曲。韩寒填词。歌词简单,但很动人。
我喜欢看电影。因为是学音乐科班出身,一般对电影中的音乐比较敏感。很多音乐出现在最恰当、最是时候的场景,那样会给人更深的共鸣。唱好一首歌如果想感动别人,一定要先感动自己,所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想要表达什么很重要,而不是那种演唱时装出来的自我陶醉。小时候听相声,对当时歌手的总结:歌手上台一般是两种样子——一种是“自我陶醉式”(情歌)、一种是“恨你入骨式(摇滚)”。个人感觉总结很到位,很适合那时候的歌坛状况。
我是90年代的大学本科音乐系毕业的人。从初一学吉他至今。做过几年乐队,在夜场当吉他歌手14年。个人喜欢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所以没有进入体制内。1998年创办艺术学校至今(我任教吉他教师))随着岁月流逝,能感动自己的时候也慢慢少了。
1、根据原曲编配。
2、原调E,选调C,变调夹夹4品。
3、优酷视频弹奏有些快,请参照音频演奏。
4、示范音频吉他是:雅马哈APX-3.
5、制谱不易请勿转载
基础信息 | |
---|---|
演唱者 | 陈鸿宇 |
曲作者 | 海蒂威斯特 |
词作者 | 韩寒 |
歌曲原调 | E |
编配选调 | C |
指法调式 | C |
调弦法 |
标准调弦 |
拍号 | 4/4 |
曲谱包含 | 和弦指法图;六线谱;简谱;歌词 |
编曲信息 | |
和弦低音走向 | 基本一致,和弦未做删减,但个别和弦的低音有改编 |
和弦之间连接的低音旋律线 | 没有记录或编配低音连接 |
和弦属性 | 按原曲和弦进行编配,但有部分和弦作了不影响和弦基本属性或性质的改编 |
顶部旋律线(Top Note) | 对和弦声部中的顶部旋律线中的重点、突出部分做了记录,排列大体一致 |
整体律动风格 | 对原曲的部分律动,进行了简单的记录 |
段落情绪 | 对原曲中所设计的各段落之间的情绪递进,做了简化编配 |
乐队同步 | 原曲没有乐队同步的设计 |
前奏 | 遵照原曲进行编配,但略有删减,仅大体一致 |
间奏 | 原曲没有间奏 |
尾奏 | 遵照原曲进行编配,但略有删减,仅大体一致 |
段落结构有无删减 | 无删减 |
旋律记录 | 大体一致,不记录细节部分 |
难度信息 | |
横按和弦 | 有1种 |
大跨度指法 | 无 |
有无Chord Melody(同时弹伴奏和旋律)部分 | 有2小节及以上 |
扫弦演奏部分 | 有2小节及以上 |
分解演奏部分 | 无 |
整份曲谱最快处和弦转换频率 | 不快于两拍换一次 |
本谱中使用到的最小时值为 | 八分音符 |
本谱中使用到的最小休止符时值为 | 无 |
特殊划分节奏(如连音) | 有 |
切分节奏 | 无 |
试听音频 | |
伴奏部分的制作方式 | 吉他实录 |
旋律部分的制作方式 | 人声实录 |
是否加入其他乐器 | 无 |
试听音频与曲谱是否一致 | 大体一致,细节处略有不同 |